CF穿越火线较为正规的比赛,通常是战队之间的切磋,有别于平时的娱乐。平时的娱乐中大家主要是展现自己的枪法,至于游戏的输赢大家并不是关心很多,只要玩的开心就好,而战队之间的切磋比赛时,注重的是一些战术上的配合以及平时游戏中积累的一些经验,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来分享CF穿越火线比赛经验之谈。
1.只有当枪法很硬的情况下再尝试奔放,否则还是一步一步的谨慎走比较好。尤其是保卫,在一般情况下,最好还是卡点比较好,顶防可能会让你损失人。
2.当保卫人数比潜伏多的时候尽量选择卡点,而不是搜人,如果搜人,最好多人一组,从路口渐渐缩小范围搜。
3.当你慢摸一个点的时候,一定要端枪,当你决定要扔闪的时候,不要犹豫,你很有可能被别人杀死在握着雷的时候。
4.隐藏进攻的时候千万不要扔雷,闪有的时候还可以,但是扔雷就是暴露目标了,等于告诉别人你要在那出现。除非你是在和队友打配合,故意暴露自己,转移敌人注意。
5.你队友静步或者阴人的时候,如果你路过哪里请静步,不要因为你而导致队友的行踪被暴露。
6.当比赛到尾声的时候,而且保卫比潜伏人多(例如保卫有2人,潜伏有一人)。如果掉包当然守包,如果没包,保卫者两个人最好聚在一起,卡住一个点,不要分开,以免被潜伏各各击破。但是要注意,回防的时候速度一定要快,补枪要迅速,别让潜伏刷屏。
7.如果包没掉,而且时间还很多,这时候潜伏最好先别下包,因为如果一下包,等于点位固定了,两人回防等于你个保卫守一个点,另外两个人攻。这样对防守者来说压力很打,所以这个时候最好先选择两点游击偷人,等时间剩最后20秒再下包比较好。
8.如果是集体RUSH,已经打通某个点,点内的队员最好别出去了,在俩面阴着,如果本队还剩下4个或5个人,可以选择3人包点防守,另外两人去连接处或者远点防守,这样可以拖住保卫的防守节奏,使时间紧迫,到时候他们就算进入包点,也没时间搜点了,为他们拆包拖延。但是出去防守的队员相当于保卫者顶防,牺牲的危险很大,出去的防守最好选择在某个拐角出阴着,而不是对枪。如果枪法好的,可以选择对枪。但是要保证自己不死,杀不到人没关系,主要是让子弹阻挡他们对方前进的道路。最好再封个烟或者扔个闪,这样更有效拖延。
9.打比赛的基本理念是以多打少。但是在高手竞技的舞台上,以多打少被灵活的运用了。并不是5人RUSH3个保卫防守的A就是以多打少,他分为大体上的以多打少和细节上的以多打少,例如3人打B,另外两人偷袭1人防守的A小等等,具体情况要看指挥官的指挥。如果你是枪法能1V5的大神可以无视。
10.不要拘泥于传统思想。枪的威力不一定比刀大。换子弹一定比切换武器或者刀慢,这个时候,就要求我们合理利用武器。当近身搏斗的时候,比如在拐角处引人,前提是远点没有能看到你的,这时候你就可以用刀了,尼泊尔最好,因为尼泊尔轻刀70,重刀100,而枪里威力最大的AK,不爆头才能打34—38 血,所以,看准情况用刀,你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,但什么时候用这就是你该考虑的了。我曾经没子弹直接冲到对方面前上刀,他弹夹都没装上我就已经到他面前刀爆头了,所以,观察好距离,该上刀就上刀。
11.打比赛时,无论是当保卫还是潜伏,都想知道的就是对方的人数分布,潜伏慢摸是为了搞清楚保卫的卡点位置,保卫者顶防也是为了弄清C4的走向。所以,要不断变换你的走向,让对手琢磨不定。不要认准一个点死冲。某些队伍,当潜伏的时候,总喜欢只RUSH一个点,拿人跟子弹拼,噼里啪啦用尸体杀出一条路,使自己损失惨重,而且让对方知道了自己将会打哪个点,这个时候就相当于攻守转换,而且潜伏已经相当于点位固定了。所以打比赛的时候,最好中间融入一点灵活性的战术,可以先试探性的进攻,探清对方的情况再由指挥做下一步的打算。
12.只有活着才能做你想做的事,所以,没有杀到人不要紧,只要还活着就好,你就可以用你宝贵的生命为队友做出贡献。不要只想着打残对手,你的目的是要打死他而且自己不死。杀一个100比杀两个99 有用的多。因为只要还有1滴血就可以开枪。如果两个人对卡住一个点,你能子弹开花,分向两面么?所以宁肯杀一个满血,不打两个残疾。但如果是对方剩一个人就另当别论了,队友一人磨点血,也能把他磨死。
13.为什么人们怕鬼而不怕杀人犯,因为鬼抓不到身影,神秘。所以一定要隐藏自己。尤其是当潜伏的时候,一定要让包走在中间,出去探路的队员不要带包。原因两点。一是如果你死了,包掉了,队友去捡包很有可能牺牲。二是因为如果包暴露了位置,保卫就会针对包的位置做出反映,判断你打哪个点。所以,一定要学会隐藏自己。即使不能让敌明我暗,也要敌暗我暗。
更多CF的经验之谈
如何将自己提升为一名优秀的CF选手
如何练习爆头?CF穿越火线爆头经验总结
小心手雷_CF穿越火线扔雷技巧
2022-01-12 / 43.3M
2022-01-12 / 40.8M
2022-01-12 / 76.5M
2022-01-12 / 23.4M
2022-01-12 / 22.7M
2022-01-12 / 17.4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