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特币其长期持有,适度搞点平台币。主流币和平台币是跷跷板行情,主流币回调震荡,平台币将迎来高光时刻! 下面,我们一起来看看2019比特币暴涨怎么回事。
4月3日亚洲盘内,比特币爆拉20%,直接触及5000美元大关(很多交易场所的报价已经超过了5000美元),但就其原因,目前看众说纷纭,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,由于暴涨期间美国人还在睡觉,这种拉盘,是中国式的拉盘。
如果从价格操纵的角度讲,一个消息形成巨大的影响力,需要出口转内销,比如这个消息在中国制造(什么ETF要批准了等等),然后出现在海外媒体,再然后被国内媒体翻译过来在国内发酵,就完成了一次完美的拉盘。
这次也不例外,不过时间节点选得比较好,背后的信息也值得稍微解读一下。
对于像比特币这样依然处在巨大的争议当中的投资标的,任何政府的态度,或者权威可信机构的评价,都会给市场带来巨大的波动。
这次比特币价格的突然上涨,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,一方面是比特币持续在低位震荡,而就在美元走强,股市等全球风险资产持续走高的背景下,比特币依然没有创出新低,这说明比特币市场的持有者已经偏向于惜售,只要稍微有一些消息或需求方面的刺激,市场就会迅速增加买盘,导致价格上涨;另一方面,美国国会推出了两项跟加密货币有关的法案,目的在于解决这一市场令投资者持续担心的价格操纵问题,以及提高美国在加密货币这一新兴行业的竞争优势。
严格来说,是以上两个因素促成了这次的反弹,第一个因素给投资者一定的安全边界,而第二个因素刺激了投资者的预期,需求集中出现。
但如果说单就美国国会所推的这两个方案来说,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间接的利好因素,这就类似于中国人大代表每年在两会上发出的诸多提案,要变成法律条款,其实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。
不过重要的点在于,这两个法案的针对性非常强,这就给解读者留足了空间。我们知道美国是一个非常重视金融竞争力,以及投资者保护的国家,所以如何防止比特币价格被操纵的法案,预示着如果这一问题解决,普通大众直接参与比特币相关衍生品的时间就不远了,比如比特币ETF等,就不会因为监管机构担心价格被操纵问题而不被批准。
另外一个是,美国开始重视比特币带来的新兴行业机会,这也说明,美国有不少的人正在推动这个领域的建设和扩大市场生存空间。
基于此,可能有一些比较敏感的长期资金,会介入到这一市场,尤其是作为数字货币龙头的比特币,遭到短期的买盘支撑是比较顺其自然的事情,但投资者也不能期望过高,因为比特币目前还处在从2万美元下跌之后的调整和修复期,一次性拉升意味着很快就会把抛盘炸出来,毕竟套牢者众多,更何况还有很多的国家并没有采取类似的措施,依然处在较为严格的监管之下。
其实如果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,我们更需要重视的是,美国市场解决问题的节奏、方法和尺度,以及对投资者、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平衡、保护、发展等逻辑。
从行情的角度来说,20%的波动本身就是一个枯荣线,如果站稳了,市场的安全边界会更高,如果站不稳,市场信心依然会遭遇溃散,但总体来说,给市场增加了更多的期待。
1、坚定信念,牛市会来
如果对数字货币没有信心,觉得币圈就是一个迟早崩盘的玩意儿,抱着一种投机的、短线的心理来炒币十有八九是血本无归的,还不如去买余额宝,而如果坚信牛市会来的人则会选择定投和挖矿的方式来迎接牛市,挖矿也是定投的一种,说白了都是以固定的支出搏币价上涨带来的超高红利,那些三年前、五年前屯币的人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2、坚定定投策略为主
炒币的人都知道,牛市来的时候,怎么瞎操作都不会亏,但问题是你能不能真的赶上一波牛市,要么牛市来了你还拿着资金在场外站着琢磨是不是是不是反弹,当确定牛市的时候,又觉得涨幅已经这么高了,随时会熊。所以,一波完美的牛市就错过了。抄底也是这个道理,你以为是底其实是峰,个人的判断在凶险的币圈基本没有立足之地,那些真的在币圈赚到钱的都是些啥人?一定是定投的,人家的币早就埋伏在其中了,只要你相信牛市会来,买入的位置真的不重要,主要是卖出的位置和策略。
3、出手策略宜稳不宜骚
牛市有两种操作,一种是守着自己的比特币等到了一定的位置出手套现;另一种是用自己的比特币换其他山寨币,然后等山寨币拉升后再赚回比特币,因为在牛市,垃圾币比比特币涨的猛,这个策略不是我的说,是吴忌寒说,垃圾币存在的意义就是帮我们挣更多的比特币。第一种策略显然是很稳的,只要设置好退出是的价位,基本上就能套现成功;第二种策略就风险比较高了,因为你必须要等牛市确认后才敢做这样的事,而牛市什么时候来,牛市自己都不知道,何况你也不知道哪些山寨币能起来,极容易把自己辛辛苦苦定投的比特币黑掉了,所以在退出机制上,考拉还是劝你稳重一点。
现在偷手机的人怎么越来越少了 为什么小偷现在越来越不爱偷手机
2019米粉节一般会降价多少 2019米粉节优惠活动攻略一览
2022-01-12 / 43.3M
2022-01-12 / 40.8M
2022-01-12 / 76.5M
2022-01-12 / 23.4M
2022-01-12 / 22.7M
2022-01-12 / 17.4M